一边是生产价格指数(PPI)创下28个月来的新低,另一边却是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同比3.6%的超预期上涨。2012年的首个政策观察季已经结束,作为“一调”效果的首份成绩单,统计局4月9日公布的3月份CPI数据让市场预测者跌破眼镜。 “这已经是1月份之后的第二次超预期上涨。身处转型期的国家在调低经济的增速,但现在经济明显先于通胀回落。”在接受记者访问时,民生银行一位研究人士表示,随着一季度GDP、工业增加值、固定资产投资、M2及新增人民币贷款等更多数据的公布,二三季度将迎来宽松政策的加速落实。 “主要是要增加投资信心。”对于一季度CPI、PPI间距的拉大,花旗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,这意味着当前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生产需求,“要实现稳着陆,还有赖于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有效配合。”尽管“稳着陆”的后市判断占据着绝对上风,但一季度PPI优先于CPI的衰落,仍成功地扰乱了此前市场上普遍的乐观心境。 “PPI下滑自证了实体经济乏力的事实,内外需短期内都难以提振。”按照民生银行研究人士分析,未来的PPI可能将继续面临负增长压力。 这并非空穴来风。4月10日,海关总署公布的第二份成绩单显示,中国3月份意外实现53.5亿美元的贸易顺差,扭转了2月份314.8亿美元逆差的局面。 而另一方面,中行信贷人士则认为,当前信贷规模总量的偏低,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宏观经济减速的风险。对此,上海证券的宏观策略分析师胡月晓认为,央行也已经意识到以往“一刀切”的价格调控无法胜任“微调预调”的平衡控制,差别化的调控将是大方向。 “针对特定行业的结构性定向宽松是防止经济下滑的关键。尤其是政策重点支持领域,如保障性住房、水利、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,中小企业等。其次,在外汇占款减少的情况下,存款准备金率的继续下调也很必要。”中行信贷人士认为,为稳定增长,货币政策结构性调整的必要性显著增大。 在此基础上,包括沈明高在内的人士则表示,稳健的货币政策还应搭配积极财政与产业、消费和投资政策。“内外需的减少在刺激货币政策的宽松。衰退周期交织转型期,将但使出台稳增长兼顾促转型的政策”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