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行网站昨天 (4月19日)刊发央行副行长(专栏)近期讲话的全文。文章表示,抑制通货膨胀是当前稳健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,未来将进一步增强汇率弹性,减缓输入型通胀压力。这也是央行重要官员首次明确提出,以汇率来应对通胀。
上述讲话被市场解读为,央行或将使人民币进一步升值,并以此作为抗通胀的工具之一。
美元反弹 人民币短暂回落
因昨天美元持续反弹,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和收盘价均走低回到6.53区间,人民币暂时结束了此前对美元连续创汇改以来新高的步伐。
昨天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报6.5346,较上日中间价6.5310走贬36个基点。即期市场方面,盘中受中间价走贬指引,全天在6.53上方交投,收盘报在6.5305。自2010年6月19日央行宣布重启汇改以来,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升值逾4%。
“盘中涌现大额客盘购汇需求,使得美元兑人民币盘中走涨。”华东某银行外汇交易员表示。
北京时间12点前后,路透数据显示,海外无本金交割市场,一年期美元兑人民币NDF报6.3870/6.3800,显示海外市场预期一年后人民币相对美元将较现在升值2.3%。
上周二(4月12日)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短暂反弹结束六连跌后,4月13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再次创下汇改以来的新高,美元兑人民币开始步入6.53的区间。此后连续3个交易日人民币中间价创汇改以来新高。
本周一(4月18日)开始,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受美元反弹影响开始走贬,但收盘价仍升至6.5287,创2005年汇改以来的新高。
美元指数自上周四 (4月14日)创下16个月的新低74.62以后,走出一波短暂的技术性反弹,昨天最高一度报在75.8,(1.4392,0.0059,0.41%)则因为欧债危机疑云不散录得11个月来最大单日跌幅。
胡晓炼首提汇率应对通胀
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在上述讲话中表示,国内外影响通胀的因素并未改变,实现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4%左右的控制目标面临较大挑战。未来将增强汇率弹性以减缓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。
胡晓炼明确表示,中国将统筹运用好利率、汇率等价格型工具,增强汇率弹性,减缓输入型通胀压力。胡晓炼称,“要进一步发挥利率杠杆在调节总需求、管理通胀预期中的作用,还要继续按照主动性、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,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,增强汇率弹性,减缓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。”
对此,知名投行摩根大通称,一直坚持认为包括石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,人民币升值是中国央行管理今年进口通胀压力的重要工具。该行预测称,截至2011年年底,人民币兑美元将维持6.3的水平。
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(微博)近期在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专访时认为,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遏制通货膨胀,但并非中国可以采取的唯一举措。
申银万国期货(香港)联席董事张敏杰表示,“中国3月CPI通胀率走高至5.4%,显示此次通胀形势较以往更为复杂,继央行动用利率、存准率等手段缓解通胀压力后,很可能动用汇率为输入型通胀降温。”
|